◈ 關外盜墓王第4章 古墓現狀在線免費閱讀

關外盜墓王第5章 猶豫不決在線免費閱讀

再說古墓,墓葬形式起源於上古時代,至西周先秦達到了頂峰,厚葬之風盛行,上到帝王諸侯,下至平民百姓,但凡是個人都得陪葬點東西。

春秋之前的王侯墓葬大多一個風格,下挖深坑做地宮,上無封土,墓地附近再挖一個祭祀坑,供後人祭祀。

那時候的祭祀也比較殘忍,後人在先人墓前屠殺奴隸或者戰俘,將屍體成排擺入祭祀坑,然後再在屍體上面擺放青銅玉器等陪葬品焚燒。

所以要是挖到了一個祭祀坑,也夠盜墓賊吃幾代的了。

不過春秋之前的古墓,也是最難找的古墓,因為那時候根本沒有封土,而且埋深多在十米以上。

戰國時期,墓葬形式發生了變化,《禮記·檀弓》上說:「土之高者曰墳,葬而無墳謂之墓。」,王、侯的墓出現了封土,有的還在封土上修建宗廟供後人守靈祭祀。

秦朝,一座秦皇陵可謂是華夏墓葬中的天花板,別說上下五千年,就是再過一萬年,也沒有人能超越,不過就是挖不了,以現代的科技水平,想要清理出秦皇陵的陪葬坑都得需要七八百年時間。

兩漢兩晉的墓穴也保留了西周風格,隨便一個侯爵的古墓就可能藏有數千件陪葬品,依舊是那種視死如生的觀念,厚葬之風盛行,下有地宮,上蓋封土,封土上面修建宗廟,對盜墓賊來說,全都是好東西。

隋唐時期的帝王開創了鑿山為陵的先河,陵山、陵園內城、陵園外城、地宮和陪葬墓群,這種墓葬形式一直延續到了清朝。

不過吧,這些帝王、諸侯墓也沒留下來多少。

秦朝末期,西楚霸王項羽攻入咸陽,帶領三十萬大軍大肆挖掘秦始皇陵,搗毀地上建築和部分陪葬品,也就是說咱們現在看到始皇陵是經歷兩千多年盜挖後留下來的,殘局都如此壯觀,當時的陵墓規模更是難以想像。

自項羽起,後世每逢亂世,必挖前朝帝陵。

漢代諸侯大墓,基本上都被曹操的軍隊挖空了,還創造了摸金校尉這一官職。

史書記載,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,漢代陳琳所作《為袁紹檄豫州》中記載,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,設立發丘中郎將,摸金校尉等軍銜,專司盜墓取財,貼補軍餉。

這是有史可查的大規模盜墓,也可以稱之為官盜。

西晉末年至楊堅建立大隋王朝,期間近三百年亂世,老百姓餓死無數,古墓的處境可想而知。

唐朝末年,四十萬黃巢起義軍挖掘唐代帝陵。

北宋年間,金兵南下,金庭推出了「以漢制漢」的策略,漢人劉豫被金人扶植為傀儡皇帝,定國號大齊。

金人讓劉豫作為前鋒部隊與南宋交戰,於是乎劉豫在統治區域內大肆擴充軍隊,沒軍資怎麼辦?挖墳呀。

北宋定都於開封,同時將洛陽定為西京,當時帝陵和達官顯貴的墓穴都集中在這兩個地方,對於劉豫來說,就是個「聚寶盆」。

於是,劉豫在洛陽、開封兩地設置「淘沙官」,美其名曰「淘沙」,說白了就是個挖墳掘墓的軍隊,北宋歷代帝王的屍骨暴屍荒野。

再到南宋,西夏妖僧楊璉真迦在元朝宰相桑哥的支持下,大肆開挖南宋帝陵,宋理宗趙昀的頭蓋骨都被妖僧鑲嵌寶石做成了酒杯,被玩弄百餘年才被大明開國皇帝找回來重新安葬。

元朝保留着草原游牧民族的習慣,帝王死後將屍身帶回草原安葬,滄海桑田,浩浩草原,元帝陵的位置至今也找不到。

蒙古國歷史記載蒙古皇帝的下葬方式十分奇特,將一匹母馬和幼馬帶到皇帝下葬的地方,然後當著母馬的面殺死幼馬。

等再來祭祀的時候,就帶着這匹母馬,母馬坐立不安的地方,就是帝王下葬的位置,可母馬的壽命是有限的,所以,元帝陵也只能淹沒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。

再往後就是明朝了,明朝的帝陵還算是幸運,清軍入關後,為了穩定天下民心,保留了明朝宗廟。

民國時期,孫殿英及其部下譚溫江以「剿匪」的名義盜挖了大清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,乾隆帝屍骨被扔入臭水溝,為了慈禧的口含「夜明珠」,士兵直接把慈溪的下巴殼子給卸下來了。

氣的末代皇帝溥儀直哼哼,也只能哼哼。

1945年偽冀東防共自治**轄東陵的冀東軍區15軍分區情報隊的隊長張盡忠等人對大清帝陵開始了盜掘,整個清東陵14座陵寢,157人的墓幾乎無一倖免。

也就是說,歷代帝陵中,明帝陵算是保存最完整的了,可萬萬沒想到,明帝陵躲得過清軍卻沒躲得過郭沫若。

郭沫若對考古有着無限的熱愛,但一個學醫的出身,後果可想而知,以當時那個年代的科技水平,那真是夠了吧有挖掘的能力,卻沒有保存的實力。

1956年,郭沫若組織挖掘大明萬曆帝的定陵,當時裸手取文物,導致定陵裏面的abc多瑰寶損毀了大半,連萬曆帝的屍骨都被遊街焚毀。

正因如此,考古界定下了「不主動挖掘古墓」的規矩,所以現在看新聞時,基本上都是哪個工地在施工時碰到了古墓,考古隊搶救性挖掘。

所以盜墓賊不用拜曹操為祖師爺了,直接拜郭神醫,要不是他,現在還能有古墓留存嗎?

再往後就是十年浩劫的破四舊,簡簡單單舉幾個例子,炎帝陵主殿被焚,舜帝陵被毀,大禹陵被拆,孔子墳被鏟,延續了兩千多香火的西楚霸王廟被砸成了一片廢墟,就連寫《聊齋志異》的清貧文人蒲松齡的墳塋也沒能倖免,更何況一些普通的墓穴。

這場運動無形中也造成了如今的天價古董,和盜墓行業的興起。

為啥?因為存世量少,為啥存世量少?拿四驢子家舉例,四驢子的太奶奶結婚時,娘家陪嫁了兩個清晚期的青花釉里紅牡丹瓶,這對瓶子在那場運動中被砸得粉碎,所以,那個年代存世古董的下場可想而知。

在盜墓這一行里,盜墓賊最喜歡的就是西周時期的諸侯墓,一是西周禮制完善,流行視死如生的厚葬之風,二是那個時代諸侯數量驚人,西周開國時,號稱八百諸侯國,這不僅僅是八百個諸侯墓,西周王朝傳11世12王,四百年間,八百諸侯傳了多少世無人知曉,期間雖有戰爭和吞併,但諸侯墓肯定是一個驚人的數字。

不過話說回來,西周時期的諸侯並不等同於東周后期的戰國七雄,舉個例子,如今國土面積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,一共有266個城市,而西周的國土東至大海,西至秦地,南至長江,北至燕山,國土面積一百萬平方公里,其中大部分屬於周天子直接管轄的「王畿」之地,剩下的才是八百諸侯的領土。

換算一下,大的諸侯相當於現在的縣長的管轄範圍,小的和鄉長一樣。

雖然領土面積不大,但那可是西周王朝,一個青銅器盛行的時代,隨便挖出一個喝酒用的青銅爵,出手一賣就是七位數。

這樣看來盜墓是不是很賺錢,以為隨便打開一個古墓就能吃喝不愁?

那我要澆一盆冷水了,歷朝歷代帝王陵都被挖了,更何況達官貴人和老百姓的墳。

要知道古代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農業社會,一場天災就能讓天下大亂,戰火四起,史書上寫滿了仁義道德,唯獨對百姓生活一筆帶過。

「歲大飢,人相食。」簡單的六個字卻道出了古代災年的生活悲劇,人在飢餓的環境下,為了有口吃的,什麼事都能做出來。

別說盜墓挖寶了,就是剛下葬的人都可能被刨出來食用。

由此可見,古代陵、墓、墳、塋留下來的能有多少?